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2012十月品格之星~「合作達人」



班級
姓名
                      
一年一班
林廷彥
掃地工作進行時,廷彥除了能和同學合力將桌椅搬放整齊外,還會熱心協助其他同學完成工作。每天中午主動協助老師幫小朋友盛菜;看到同學需要幫忙時,也會及時伸出援手。團體分組競賽時,常提醒同組同學如何取得好成績,也會幫同儕打氣加油,為團隊爭取榮譽,並贏得好成績!
一年二班
陳冠宏
進行掃地工作相當認真負責,對於老師所指導的細節都能確實執行,不會馬虎,平時擔任小組長,也能跟其他組員分工合作,確實完成該當完成的事項。
一年三班
吳詩菱
1. 打掃工作認真負責,且熱心協助其他同學打掃。
2.
每天中午午餐幫忙盛菜,主動做好餐桌、餐桶的清理。
3.
同學需要幫助時,會予以協助,並告知老師。
4.
主動參與團體活動,遵守團體規範,與同學和樂相處,不與人計較。
二年一班
林旻儀
1. 善良熱心,能確實完成分內的工作外,亦能主動和同學共同完成。
2.
分組活動時,擔任小組長,跟其他組員分工合作,確實完成該當完成的事項;爭取最高榮譽。
3.
看到同學需要幫忙時,主動及時伸出援手。
4.
視班上榮譽為個人榮譽,盡責認真地領導同學,積極熱情的和同學合作相處。
5.
合作之星→同學、師長、家長的好幫手!!
二年二班
張惠喻
1.能和同組、排同學和平相處、主動協助同學、為首協調分配工作,共同完成交代事項,並從中學習他人的優點。
2.
主動且熱心協助新轉學生,讓其很快融入新環境和新的人事物。
3.
能服從團隊的決議,並重視團體的榮譽。
4.
能主動參與各類團體活動,貢獻自己的專長。
5.
遵守遊戲規則,與同學快樂相處。
6.
在家能主動分擔家人的家事,從不讓家長擔心。
二年三班
莊靖萱
1.安分守己,遵守團體紀律。
2.
盡己所能維護團體榮譽。
3.
合群互助,和同學相處融洽。
4.
主動幫忙做家事,是爸媽的好幫手。
三年一班
黃信維
1. 擔任掃地工作,負責認真,積極完成分內的工作分配。
2.
擔任午餐的餐桌、餐桶的清掃處理工作,認真負責。
3.
除了能確實完成分內的工作外,亦能主動和同學共同完成。
4.
當聽到老師開口尋求服務同學時,幾乎都立即馬上行動。
5.
和同學共同完成外庭的打掃工作,而且進行指揮和工作分派。
6.
積極熱情的和同學相處,有時領導同學,有時服從領導。
三年二班
陳儀臻
1. 自己打掃工作完成後,會主動幫助同學,並找其他小朋友一起完成2. 積極參與團體活動,充分配合同學完成團體任務。
3.
合群互助,和同學相處融洽。
三年三班
林庭妏
庭妏一貫秉持著樂觀助人的精神和別人合作。在團體中,她是以團體為主與他人合作,所以只要是由她主導的團體活動,總能在和諧的氣氛下順利完成。當遇到別人和她的行為或想法相左時,還是會以溝通的方法來化解彼此的差異
四年一班
陳心慧
 心慧在班上人緣相當好,遇到同學需要幫忙時,會主動
 
協助一起完成,遇到同學或老師交代的事情會盡力做到,從不推卸,永遠面帶笑容完成它。
四年二班
陳亭如
進行掃地工作相當認真負責, 能夠和同學一起合作完成工作。
四年三班
徐筱筑
1.與同學在打掃時能分工合作,全力以赴。2.身為組長能以身作則任勞任怨。
五年一班
陳依晴
1.看到老師工作繁忙,會主動找其他同學幫忙完成工作,不會計較對自己是否有益,充分發揮自助合作精神。2.自己打掃工作完成後,會主動幫助同學,並找其他小朋友一起完成,別人不願意做的,也會自告奮勇幫忙,以整體班級為主。
五年二班
林彥均
1. 凡事不計較 說做就做 配合度極高
2.
願意主動幫忙 融入群體 使工作極易達成
五年三班
李均偉
團隊合作的藝術在於每個小螺絲都能善盡其職,讓班級這個大機器能夠順利運作。而合作達人則充當其中的潤滑劑,調解衝突糾紛,匯集向心力,有時還必須身先士卒,做些別人所不願為之的工作。均偉擔任班上衛生股長,負責監督廁所的打掃工作,骯髒污穢的工作大家都不願意做,每日調度成員打掃工作,順利完成打掃任務,提供大家一個乾淨清潔的如廁環境,合作達人當之無愧。
六年一班
顏浩哲
在小組行動或是老師指派工作事項時,浩哲總是帶頭第一個身體力行,還叮嚀其他同學趕緊配合行動。是個自我要求頗高又肯協助他人的好孩子。
六年二班
陳嘉妤
在學校的團體生活中,具有合作精神,除了守本分外,並能盡全力爭取團體的榮譽。
六年三班
黃國明
國明個性隨和,寬懷內斂,在班上總是樂於與人合作將工作完成,不與人計較。分組競賽時會盡力表現為組上爭取加分,遇到同學有困難時會主動伸出援手幫忙,打掃時會主動集結同學將掃地區域打掃乾淨,稱得上是合作小達人!
六年四班
林哲翔
熱心助人,時常協助同學日常公差,作為同學間友誼之聯繫。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教養,從家庭開始

        自從黃崑巖先生幾年前在一場政治辯論會上,請教候選人有關「教養」的問題後,「教養」就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但是好像並沒有解決這個社會「教養」的問題,這幾年這個問題反而更嚴重了。

        許多父母憂心目前的社會風氣及公眾人物的言行,常常給孩子帶來負面示範。也許是受我父母影響,我一直認為,孩子的教養,是父母責無旁貸的天職。我的 父母在告誡我們時,常說:「這樣別人會認為你沒有家教。」對他們而言,我們沒家教是他們失職,是奇恥大辱,因為「上梁不正下梁歪」。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孩子的第一堂課,尤其是品德、習慣的養成,是在家庭而非學校。孩子時刻在觀察與模仿父母,父母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價值 觀,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沒有教好,不能只怪學校、怪媒體、怪公眾人物或社會風氣。父母如果懂得尊重、關懷別人、注重禮貌、誠懇 自律,孩子耳濡目染,待人接物自然會謹守分寸規矩。蹣跚學步的幼兒摔倒時,如果父母只會教孩子以打桌子、跺腳罵地來舒緩情緒,絕對是推卸責任的不良示範。

        對孩子言行的規範、價值觀的建立,越早開始,成效越好。很多父母認為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或是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因此對幼兒期的孩子比較放 縱,讓他們為所欲為,等到孩子習慣成自然時,父母想要糾正,往往事倍功半,為時晚矣,若是孩子已進入比較叛逆的青春期,也容易引起親子衝突。年幼的孩子因 不具判斷力,而模仿又是最原始的學習,父母自身的言行就更重要,正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品格教育沒有下課時間或假期,應該是隨時隨地隨機在進行,孩子有錯, 就要立即指正。父母如果覺得某些公眾人物的言行不當,為免產生不良影響,對小一點的孩子,可以關掉電視;若是孩子已可曉之以理,則應立即對孩子說明那些行 為不足以取,也可藉此培養孩子判斷的能力,而非只是被動的接收訊息。

        關心孩子教養的父母,應該知道品格教育無法外包,也無法填鴨硬塞,更非一蹴可及,它是長期環境的薰陶,在現實生活中反覆訓練,潛移默化而養成的。希 望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更要清楚的讓孩子知道:一個人若沒有教養,即使學業成績斐然、日後事業有成,也是枉然。

  • 作者:周美青  2008.12.03